报名热线:

0898-08980898

个/性/化/教/育/行/业/领/跑/者

课程设置

CURRICULUM

联系我们

0898-08980898

广东省清远市

123456789

学校新闻 >更多
师资力量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力量

NASA航天飞机:永远改变太空飞行的30年

2025/08/04

  1981年,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一个炎热的四月天,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飞行器升空了。它看起来像是飞机与火箭的混合体——笨重、庞大,几乎不可能实现,但却充满希望,技术先进,前景光明。它不仅仅是升空了——它立刻打破了此前所有关于太空飞行的规则。

  在那“从前”的太空时代,飞船升空之后就基本上是“消失了”:烧毁、坠入海洋,或永久留在轨道上。而这一次,它回来了。它像滑翔机一样降落,没有爆炸、没有特效,只有起落架与混凝土接触时轻微的摩擦声。这是“哥伦比亚”号的首次飞行落幕——也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太空不再是单程票的终点,而是往返之地。

  “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是一场试图重写物理、经济学乃至太空飞行理念的尝试。它是可重复使用的,有人驾驶的,能够运输人员和货物并将它们带回地球。它成为了希望的象征、技术的奇迹、悲剧的主角,最终也是人类在探索太空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航天飞机的理念并不是凭空出现的。1969年,当“阿波罗11号”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脚印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已经在思考:“下一步是什么?”月球已被征服,胜利已获得,但预算却在削减,公众的兴趣也在下降。NASA需要一个新的目标——不是一次性的探险,不是一场太空竞赛,而是一个系统。一个能让太空变得常态化、极大降低进入成本的系统。

  图3:五架航天飞机依次从左到右: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奋进号

  最初的构想极其宏伟:太空空间站、月球基地、火星远征……但政治现实要求的是更“务实”的预算数字。于是,折衷方案诞生了——“航天运输系统”(STS,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它的核心理念不是征服,而是物流。

  航天飞机应如织布机的“梭子”一般,来回穿梭于地球与轨道之间,运送货物、卫星和人员。理论上,一年最多可执行24次任务,每架航天飞机的寿命为100次飞行。盈利方式则靠发射商业卫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金属铸成”的太空商业计划——正中美国经济体系的下怀。

  图4:1982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时任总统罗纳德·里根与夫人一同在加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迎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航的宇航员们

  但现实比理想要残酷得多。航天飞机并没有像航班那样频繁起飞。30年间,只有135次任务,平均每年4次。不是24次,也远未达到每架飞机飞行100次的目标。但它依然具备令人惊叹的运载能力——能将24.4吨物资送入低地球轨道。在当时,这是无人能及的。没有任何一次性火箭能在货仓容量上与其匹敌:18米长、4.5米直径的货舱,足以装载不仅仅是卫星,还有完整的模块、望远镜、科学实验舱。

  航天飞机并不是一艘单独的飞船,而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看起来脆弱,却拥有惊人的力量。整个系统像一个“太空巨龙”,其结构可分为三大部分:

  下方是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每个助推器长45.5 米,直径3.7 米,重量590 吨。两个加起来,发射时可提供2600 吨推力,约占总推力的80%。它们使用的燃料是一种混合物:铝粉、氧化剂与聚合物粘合剂。这两个助推器可燃烧123 秒,随后分离、坠入海洋,并通过降落伞回收,再送回工厂清理、重新加注燃料,之后可再次使用。这是当时火箭技术的一场革命——可以重复使用的助推器。

  中间是巨大的外部燃料箱,这是一个长47 米、直径8.4 米的椭圆形大圆筒。里面装有103 吨液氢和616 吨液氧,用于为航天飞机的三台主发动机 RS-25(也称为 SSME)提供燃料。这个外部燃料箱本身没有推进系统,只是一个燃料容器。它是一次性的:在升空到约113 公里高度时与飞船分离,随后坠入大气层并大部分烧毁,残骸落入海洋。

  顶部是航天飞机本体,即轨道飞行器。其机身长37 米,翼展24 米。配备三台 RS-25 主发动机,以液氢和液氧为燃料,总推力达541 吨。在助推器分离后,正是这三台主发动机将航天飞机推送进入轨道。

  进入轨道后,还使用两个 OMS(轨道机动系统)发动机,用于轨道调整、对接操作和返回地球前的减速制动。

  航天飞机的发射,是工程学中最受控的“混乱”之一。在发射前6.6秒,三台主发动机启动。在3秒内它们将功率提升至100%。在发射瞬间(T=0),固体助推器点火,八个爆破螺栓爆炸,释放系统。过载可达3倍重力加速度(3g)。

  在气动阻力最大的飞行段(称为Max Q),发动机会被限制在65%到72%功率,以避免结构被撕裂。126秒后,助推器在约45公里高度分离。它们会下落、展开降落伞,最终坠入大西洋。而航天飞机则继续依靠外部燃料箱上升。

  8分半钟后,外部燃料箱耗尽,发动机关机,燃料箱被抛弃。但这时航天飞机还没有进入轨道。虽然它的速度达到了每秒7.8公里,但在如此可怕的高度下仍不足以维持稳定轨道——它正处在弹道轨迹上。只有90秒后,当航天飞机飞至远地点时,轨道机动系统(OMS)的发动机才启动,给予一次推进,使航天飞机进入环绕轨道。

  这套流程极为巧妙。它的轨道设计使得外部燃料箱无需进入轨道——它将坠入印度洋。而航天飞机得以留在轨道上,进入轨道飞行阶段。

  再入就是一种可控的坠落。在接近降落地点半圈轨道之前,航天飞机会尾部朝前翻转,并启动轨道机动系统(OMS)发动机三分钟。这次减速脉冲会将飞行速度降低322公里/小时,这就足以让轨道的近地点进入大气层。

  翻转之后,航天飞机以40°的迎角(机头朝上)进入大气层,这样可以实现最大的空气阻力减速。机翼前缘和机身前部的温度会升高到1650°C。热防护系统由上百块隔热瓦组成,每一块都具有独特的形状和安装位置。瓦块紧密排列,如同拼图,经受住了地狱般的考验。

  航天飞机会通过S形机动来持续降低速度,倾斜角度最高可达70°。这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分散热量,避免某一侧过热。飞行中的过载为1.5g,算是比较温和,几乎是舒适的。但此时机外是高温等离子体,航天飞机无法像在正常大气中那样进行机动。

  在500米高度时开始平飞调整,随后起落架放下。接触跑道时的速度为每小时350公里。之后释放一个直径12米的减速伞,在速度降至每小时110公里时切除。直到此时,航天飞机才真正变成地面交通工具。

  这是一次不能重来的降落。没有任何犯错的余地,没有备用机场。只有一条跑道,只有一次机会。

  航天飞机上的乘员人数从两人到八人不等。最高纪录是1985年“挑战者号”上搭载了八名宇航员。通常来说,航天飞机上有五至七名乘员。指令长和驾驶员位于驾驶舱内。下方是乘员舱,宇航员们在那里生活、睡觉、吃饭。乘员舱的容积为65.8立方米,设有11个舷窗,还配备了厕所、餐桌、睡眠区以及实验工作站。

  航天飞机完全由人手操作。机上资料重达90公斤的纸质文档,没有任何数字平板设备。所有信息都显示在模拟仪表、显示屏和电路图上。宇航员要经过多年训练,才能学会“感知”这艘飞船的状态。因为一旦发生事故,他们只能靠自己。

  货舱是航天飞机最大的优势。货舱里装有**“加拿大机械臂”(Canadarm),长度达15.2米**,可从驾驶舱内远程操控,在失重状态下能举起最多29.5吨的物体。借助这只机械臂,航天飞机可以部署卫星、运输国际空间站模块,甚至捕捉卫星进行维修。

  货舱舱门不仅仅是普通的“门”,它们还是航天飞机的散热器。舱门内部安装有专用的散热板,将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如果没有这些舱门,航天飞机上的电子设备在一小时内就会过热烧毁。

  第一次灾难发生在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飞行第73秒时失事。原因是在固体助推器的连接处,密封环受损。那天夜里温度为零下4摄氏度。工程师们曾警告:这种橡胶材料在如此低温下无法正常工作。但发射依然被批准。密封环未能承受,高温气体喷出,烧穿了外部燃料箱。系统随即崩溃。严格来说,航天飞机并未爆炸,而是因气动载荷解体。机组舱保持完整,机组人员在坠入海面撞击时遇难。

  第二次灾难是“哥伦比亚”号,发生在2003年2月1日,任务返回途中。在升空阶段,一块来自外部燃料箱的泡沫击中了机翼前缘,损坏了隔热瓦。工程师们察觉到可能存在问题,请求立即获取轨道上的照片。但NASA管理层认为无必要为此增加发射前的复杂流程。当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高温气体进入机翼内部,熔毁了结构。整架飞船在60公里高空解体。

  这两次灾难,是系统性思维所带来的风险教训。当时间表的压力、政治因素和等级制度淹没了工程师的声音,代价可能就是死亡。

  最后一次发射——2011年7月8日。“亚特兰蒂斯”号,任务编号STS-135。乘组4人,特意缩编。以防万一。因为再也没有航天飞机可以执行救援任务了。如果出了什么问题,乘员就只能留在国际空间站。

  飞行持续了13天。送去了货物,进行了实验,然后返回。2011年7月21日——着陆接地。寂静。再无后续的发射。

  航天飞机退役进入博物馆。“企业”号去了纽约,“发现”号在华盛顿,“奋进”号前往洛杉矶,“亚特兰蒂斯”号留在卡纳维拉尔角。它们仿佛幽灵般的飞船,凝固在永恒的待命状态中……

  15. “哥伦比亚”号(STS-35)(左)驶过“亚特兰蒂斯”号(STS-38)

  ……航天飞机离开了舞台。但每一艘都证明:可重复使用的飞船是可能的。这一认识成为SpaceX、Blue Origin、“星舰”项目的基础。如今火箭的垂直回收着陆,正是航天飞机理念的延续。它们让世界明白:太空不仅属于英雄。它属于工程师,科学家,后勤人员……属于每一个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于我们 /ABOUT US
核心价值观:诚信、创新、服务企业核心: 诚信 企业精神: 团结拼搏、开拓求实、满足用户、科技进步。 客户: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最大价值的专业化产品和服务,尊龙人生就是博网站以真诚和实力赢得客户的理解、尊重和支持。市场:为客户降低采购成本和风险,为客户投资提供切实保障。 发展:追求永续发展的目标,并把它建立在客户满意的基础上。 关于“为合作伙伴创造价值”公司认为客户、供应商、公司股东、公司员工等一切和自身有合作关系的单位和个人都是自己的合作伙伴,尊龙d88来就送38只有通过努力为合作伙伴创造价值,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并获得发展和成功。关于“诚实、宽容、创新、服务”公司认为诚信是一切合作的基础,宽容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创新是发展事业的利器,尊龙人生就是博网站是创造价值的根本。公司会坚持持续改进、满足顾客期望、 确保品质第一、开拓全球市场。...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课程设置| 学校新闻| 师资力量| 就业分配| 辅导资料| 联系我们| 在线报名|